找到相关内容123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傅大士语录

     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。实以诸经。运行不碍。谓之轮藏。  仍有愿言。登吾藏门者。生生世世不失人身。  从劝世人。有发菩提心者。志诚竭力。能推轮藏。不计转数。  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。随其愿心。...正是学无为。回思多许念。运向涅槃池。  独自足。愿心无限局。怨亲法界语圆真。始得应身化群育。  独自宿。意里心储蓄。为作良友系衣珠。历劫弥生根会熟。  尔时大士与诸弟子。昼夜思惟观察行人。生而不生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2756996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4)

    罗睺罗  紫竹林中观自在,莲花座上现如来。  慈悲喜舍遍法界,惜福结缘利人天。  禅净戒行平等忍,惭愧感恩大愿心。  无怨无恨不结仇,无贪无淫无所求。  无腐无私无结仇,无官无禄一身修。  红尘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657059.html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边叵得,中道不存。三谛圆融,绝思绝议[44] 。  上诸引文中,所谓的事持(或云事一心),即是本章“持名念佛”所限定的范围。因此可知,以信愿心为前导,心无分散如子忆母地系念弥陀的名号,即是持名念佛的修持...下下根之人亦能行持,可谓会极究竟(即心故)于极善巧(称名即是即心实相故)中,但能称名,不劳观想,不必参究,自得念佛往生之大益。既依“本愿”的信心,则持名非必求一心,但能信心坚固,愿心恳切,随缘消业莫造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
  • 日本净土宗简介

    ),而愿生净土(回向发愿心)。当以此心为净土信仰的基础。这便是日本净土教所教导的。   本着这样的至诚心等三心而修称名念佛的人,就能够感触到佛的摄受不舍的悲心,让佛心的温暖融入自己心中,同时还能被导...

    杨笑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1557164.html
  • 念佛三昧初探

    ,不仅要发与那尊佛同等的愿力,甚至要发比他更大的愿心。   药师佛有十二大愿,最重要的是第一、第二愿。第一愿,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无上正等正觉时——就是成佛时,具足...

    洪启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3257250.html
  • 金乔觉及其九华山垂迹考

    封建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,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一块安乐净土,而地藏菩萨——金乔觉如“诚心”、“深心”、“发愿心”,人人皆能“往生净土”,“解救苦难中六度众生”的教义和民间广为流传的关于他的种种神话传说,正...

    李 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359733.html
  • 现代净土宗要义初探──读《这辈子最幸福的事》

     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发愿心,具三心者,必生彼国。──《观无量寿经》  前引的这一段李老师对于《无量寿经》第十八愿的理解:“只要能够曾经心中有佛的信心,能够至心信乐念十句佛号,经典明白地这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359929.html
  • 宗喀巴对于大、小乘戒相融之思考(2)

    对于无师法的讨论,宗喀巴采取《学集论》(No.3940,<空品>[38b3-59a6])的看法补充《菩萨地?戒品》的说明。关于菩提心与持戒的讨论,如行心、愿心等,宗喀巴颇多引证《入行论》(No.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16006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上)

    、心灵中、人际间都很和谐。佛光会员四句偈“慈悲喜舍遍法界,惜福结缘利人天,禅净戒行平等忍,惭愧感恩大愿心”,即是说明人间佛教的菩萨行谊。可以说以人为本、以家为基点,平等性、普遍性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...、升华的爱,是无私而充满智慧的服务济助,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,是成就对方的一种愿心,集合了爱心、智慧、愿力、布施,就是慈悲。  慈悲是自己身体力行的道德,不是用来衡量别人的尺度,真正的慈悲也不一定是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760085.html
  • 缘起法泛谈(2)

    在度众生。故众生若以欣愿心求生极乐,佛必以悲心垂手接引。众生起感,弥陀必应。如此感应道交,心佛相应,二力成就,故是大方便也。既生净土,以佛愿力,虽是下品生者,亦得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。  如是因缘,皆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660410.html